外贸“新内容”不断增加,机电产品成为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外贸“新内容”不断增加,机电产品成为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
2025 年 11 月 18 日 07:21 来源:Diario de Valores
刘萌 见习记者 何成浩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3.6%,其中出口增长6.2%。虽然总体保持稳定增长,但出口结构也出现一些新变化。以“新三电”为代表的机电产品以及高新技术产品(主要是电动客车、电池锂电、太阳能电池)快速增长,成为出口的主要动力。据数据显示,前10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比上年增长8.7%,占出口总额的60.7%。其中,集成电路、汽车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4.7%和14.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形势好转。前10个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7.3%。业内人士表示,上述数据背后既有“规模稳定”的底盘,也有“结构优越、新动能”的迹象。我国出口不再单纯依赖需要大量劳动力才能“好看”的传统产品,附加值更高、技术含量更高的机电产品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从稳定规模到优化结构。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投资部副主任袁帅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在当前全球营商环境整体下滑的情况下,实现6.2%的出口增长尤为困难。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品类之间的“增长率差异”。以“新三”产品为代表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明显高于整体出口增速,表明出口结构向中高端产品倾斜。 “因此,更多的是一个优化的过程。‘持续化’给出了新的起点。”袁帅表示,下一步的关键是要延续“优化创新”的势头,在稳定规模的同时继续优化结构。伯里专家认为,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也将促进整个产业链的成熟度。中国实数融合论坛专家洪勇,50强一位智库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外贸“新内容”不断增加,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是企业数字化能力整体提升拉动。订单接收更加实时,生产计划更加灵活,交货日期更加明显,使公司能够更快地响应国外需求的变化。袁帅表示,数字化订单系统缩短了订单确认时间,数字化海关和智能物流让跨境履约更容易追踪,远程诊断和在线维护强化了售后保障。这些链接的加入,直接增加了交付的“确定性”。这在当今全球供应链竞争中尤为重要。在香港勇认为,对于中小出口企业来说,数字化不一定要“全面”。公司应该从最好的开始。首先,关注订单管道、生产、计划和交付,并从提高按时完成任务的能力开始。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企业反馈显示订单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有外贸企业反映,来自新兴市场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订单比例不断增加。这些市场对产品质量稳定性、交货周期、环保低碳排放等方面有着更加细致和具体的要求。汽车、摩托车零部件是机电产品出口的典型行业。这也将带动整车出口、零部件市场和零部件贸易。聚焦这个碎片化行业的变化,执行总裁应惠鹏全国工商联汽摩配商会会长、全联汽配展组委会主任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国内外汽车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感受最直接的就是订单的变化。按订单领域分,电池组精密结构件、电池热管理系统件、电驱动系统壳体、新能源传动车辆相关轻量化底盘件销量增加。这些产品对材料、精度、安全性和一致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并且订单量和价值正在显着增加。此外,国外新能源汽车厂商(包括传统车企的电动汽车)的零部件订单也在快速增长。在应惠鹏看来,市场这些变化与宏观层面的“卓越创新型出口”相对一致。在整个汽车行业,我们看到了三个主要趋势:智能化、创新进步和市场竞争加剧。零部件企业也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变革”。无论是配套主机厂还是后市场,都要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如果我们不前进,我们就会倒退。这更准确地代表了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从短期销售到长期稳定 当然,向上的结构性转变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坐以待毙。袁帅认为,虽然我国在一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方面做得不错,但在芯片制造、关键装备零部件等更高端的领域还存在差距。这不仅限制了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的能力,而且往往使企业不愿意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袁帅表示,政策和企业要共同努力,在稳定规模和优化结构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首先,我们将更加注重金融支持,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产业,通过专项贷款、产业基金等工具,帮助企业度过研发和创新投入期。二是更加积极主动地制定规则和标准。首先,要努力提高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兼容性,扩大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范围。另一方面,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企业要大胆加大对核心技术的投入。第三个目标是连接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的外贸新链条,运用新的贸易业态比如跨境电商,在国外市场推广“产品和服务”。据袁帅预测,从产品结构来看,国内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将持续拉动出口增长,成为外贸板块的亮点。帮助我国出口从短期销售走向长期稳定,下一步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快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产能,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编辑:何欣)

推荐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