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石柳云/新疆日报记者 李琳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到2024年底,新疆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60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13.7%。庞大的老年人口背后,是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老年人如何在家安享晚年?记者近日走访地区日托中心、参观养老院、采访行业专家,探讨新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与发展。社区养老:从“是”到“是”进步上午8点,库车市城南街道西园社区幼儿园食堂内,麦香和牛奶的香味交织在一起。 78岁的张贵然走到智能设备前,验证了自己的情况通过人脸识别身份,不到10秒就连接了他的补贴,把他的早餐带回家,包括热牛奶、新鲜出炉的馕和煮鸡蛋。这份套餐的市场价是6元,但考虑到政府补贴和高级折扣后,他只付了1元。餐厅很热闹,还可以和小姐姐聊天。张桂兰的话道出了当地不少老人的心声。居家养老是大多数老年人的选择,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已成为各地共识。记者调查发现,当前社区养老普遍面临服务供给同质化、需求调整不够精准、技术对老年人适应性不强等问题。西苑社区日托在运营初期只能提供基本的休闲娱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老年人,例如康复和物理治疗服务。高级餐食也受制于价格低廉、目标受众狭窄,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运营压力迅速加大。解决这一困境需要政策和创新的双重推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将从2023年起连续三年继续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融入自治区人民生活。连续第二年将“设立100个本地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纳入其中,并在食品救助、保洁救助、医疗救助“六大救助功能”的基础上推进发展。到2024年底,新疆将建成1.1万个老年餐饮保障服务基地,基本实现贫困老年人膳食保障。 “老年人有需要,服务就在哪里西苑社区党委书记王波表示,社区正在积极探索“政府支持+智能赋能+质量优化”模式,推动托儿中心从“可经营”到“好经营”的转型和提升。在健康领域,引进机器人理疗师、AI智能生物共振能量舱等智能理疗设备,成为老年人的“新宠”。居民艾斯克易卜拉欣患有慢性关节病现在我不用每个月都赶去医院了,“只要走几步,就能得到物理治疗,疼痛就会明显减轻。”平均每天有20多名老年人到医院就诊,成为集社区保健和预防于一体的“健康站”,在膳食保障方面,政府实行了“三方协作”制度,免费提供。场所,并按照公共电费单收费。运营商将为60岁至80岁的老年人推出从60%到20%的分级折扣。服务员通过智能系统定制柔软的低碳水化合物餐点。该公司还为残疾人提供膳食,其运营账目每月公布一次。监督。 “政府补贴一点,企业一点,个人缴费一点,就能保证餐馆可持续经营。”王波说。家庭护理:扩大专业化“床边”服务当今家庭护理的一个普遍担忧是“如果一个人残疾,整个家庭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如何为残疾老人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并公布了《自治区基本养老服务目录》,为自治区老年人提供服务。需要。 “比德居家养老”和“护理保险制度”一直为残疾老人家庭提供熟练的护理服务。焉耆回族自治州斯里比城子镇店子村村民马合提·托夫提,73岁,因视力障碍,常年住在家里。在民政部的指导下,考虑到人口老龄化,我们申请免费装修。浴室安装了防滑地板,卧室安装了栏杆,入口台阶换成了缓坡,并安装了浴室凳子和智能健康监测设备。 “我们现在有了更好的家庭安全、一键式紧急呼叫和更好的生活质量。”买合提说,买合提考虑的改变是在新疆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之际提出的,该计划旨在改造家庭,以应对面临特殊挑战的人口老龄化。考虑到亲针对经济困难老人、肢体残疾、肢体残疾老人居家养老难等问题,“十四五”以来,宾戈林蒙古自治区已申请项目资金2116万元,建立了以室内行走、如厕、厨房运营为重点的“调研-评估-设计-施工-验收”全链条流程。针对工作、家居环境、智能监控、健康设备等六大场景,我们制定了“一家一策”方案,其中包括防滑处理、安装扶手等七项强制要素,以及针对个人需求定制的二十三项可选要素。翻修了3,500多间房屋,为老年人建造了1,972张床位。在基泰省,偏瘫老人巴蒂汉·比尔卡的家已经全面装修,配备了升高的护理床、防滑垫、浴室扶手和一个卫生间。n 紧急呼叫系统。该县实施了为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和部分残疾老年人修建家庭护理床位项目。该项目以每人不到5000元的成本进行改造,每张“养老床位”都集成了智能监控设备,并配备了康复辅助器具。通过将专门机构提供的家庭医疗保健、日常护理、应急响应等环节联系起来,将专业护理服务“转移”到敬老院。今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明确,符合条件的残疾、经济困难老年人每年可接受至少36次上门服务。文化关怀老人:填补“心里的空洞”“离开孙子后我无事可做。 69岁的刘先生从农村来到乌鲁木齐后,陌生的环境和缺乏社交让他沉迷于网络短视频。他的手机。他最近寻求眼内压升高和青光眼的治疗。无独有偶,王先生也承认,儿子因为爱看直播,“停不下来”,不得不在手机上设置“青少年模式”。受访记者表示,老年人依赖短视频的原因包括社区支持不足、代际互动缺乏、尤其是公共文化机会有限等。如何填补老年人的“精神空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在“数字养老”和“教育养老”两个方面开展工作。在老龄文化方面,自治区党委网信办正在根据中央网信办相关指导意见,推动制定《网络安全管理规定》、《网络文明建设规定》等与老年人相关的法规。依法处理网络涉及老年人的谣言、保健品虚假广告、通讯诈骗等违法信息,开展网络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专项管理。 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敬老月期间将开展“白银时代数字生活”主题活动,帮助老年人安全舒适地使用智能设备。老年人教育资源的减少,让更多老年人找到了“精神归属”。 2024年起,新疆老年大学将开展“老年教育进社区”活动,在当地35个社区、7家养老院建立教育基地,开设舞蹈、声乐等课程。丁玲(64岁)家住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区)南纬路街道青海路社区。城区)。今年7月,他开始开设舞蹈、书法、演讲、花卉种植等课程,目前仍在继续学业。他说:“现在我真期待每周都能来上课,感觉更有活力了。”自治区党校(公共管理学院)经济教育系副主任、副教授阿卜杜尔基姆·萨拉姆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服务内容、优化养老环境、提升老年人照护水平。我们认为,全面落实富民神文化等举措,不仅是新疆全面落实“八五”规划的具体实践,也是新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准确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也是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础的有力支撑,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加深。